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運輸建設,本於便民之心、厚植民眾之實】

有關行政院長至屏東報告高鐵往屏東延伸之進度報告,本學會看法如下,歡迎社會各界參考。

【運輸建設,本於便民之心、厚植民眾之實】

一、還是「來去台北打拼」的心態嗎?

高鐵規劃的1980年代,當時高屏地區由於擁有完整的石化工業產業鏈,因此高屏地區的生活圈自過去農業社會轉型時,快速地自輕工業朝向以塑膠產業為核心。然而,隨著台灣整體產業朝向高科技業為發展核心時,科學園區除了最初的新竹外,後續落腳到台中、台南(含緊鄰台南的南科路竹園區),導致原高雄─屏東的工業產業鏈轉型產生問題。

高鐵迄今通車已進入第13年,依據學會彙整交通部統計資料,高鐵南港至台中的進出站人次數,自2011年起飆破全線進出站人次數的七成後,持續往台中以北各站集中。縱使2016年苗栗、彰化、雲林等3站啟用後曾略為拉回,但集中情形仍未趨緩,至今年南港至台中進出站人次數已達72%。顯示台灣高鐵的發展經驗與全球高鐵一致,高鐵不僅加速人口往主力城市集中的趨勢,也導致中小型聚落的發展資源因人口遷徙而遭忽視或排擠。

二、高鐵真的是民眾想要的嗎?

學會支持以提升民眾「行的便利」為前提的交通建設,但高鐵屏東的各延伸方案,除不用於左營換車外,就班次與時間層面,對於民眾的便利性並無顯著提升。同時,學會更在意的是,交通建設因著眼於長遠的國土、產業、生活聚落發展而進行規劃,非以單一的交通建設而期盼改變當地發展的現狀。

學會認為,對於各地區域民眾,想問的永遠都是「產業」與「生活」,過去蘇貞昌擔任閣揆期間,也曾大力支持過國道三號於屏東縣的延伸與發展,當時也曾期盼國道三號能為屏東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發現,沒有產業聚落的發展策略,沒有南臺灣整體一、二、三級產業的發展配套,交通建設的導入並無法為地方帶來發展與繁榮。如果真心有上千億的建設預算可以投入南台灣,為何不要好好思考,是否要讓南臺灣的機場能量更大?是否地方的運輸需求能夠有更有效率的解套?沒有產業與生活的想法,單純用高鐵,是沒辦法解決地方目前與未來的發展課題。

三、突破藍綠的老共識,才能讓民眾有感

省政府組織精簡迄今屆滿20年,過去,省長到了地方視察,往往是帶了建設的「支票」去,為的就是希望透過建設的期待,換取選票的支持。省政府精簡之後,政府體制不論藍綠,仍然擁有「帶著建設就能換取選票」的共識。然而,歷經這麼多年,民意早已能辨別何為競選支票,尤其去年大選前瞻計畫無法令執政黨保住執政優勢,就是最大的警訊。

學會呼籲,對於南台灣來說,產業的問題仍然是當地民眾最深層的隱憂與恐懼。如何讓民眾不再覺得「甚麼都是台北好」,又如何不讓回鄉發展的遊子認為「我的家鄉早已不在」,這些都是需要執政者與地方的民眾有更深層的互動與參與,才能夠得到多數人的共識。不論執政與否,只要能貼近產業與生活的發展,定能比目前的作為更能增加穩固的選票,也真正讓當地民眾感受到進步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