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網紅Mana,是一位從日本遠嫁台灣的人妻,就這部影片內邀請自己日籍的父親來台灣旅遊所示,應該是日立的人,而日立製作所,是700T列車第一批30列中的10列生產商,另兩家為川崎與日本車輛。目前則負責台灣高鐵新世代列車12列的標案,預計2026 下半年能依約陸續送來台灣。
片中,Mana 父親所述,有關台灣高鐵的兩個點,被媒體擷取作成新聞,因為其實說法還有商榷餘地,故藉此稍作說明。
首先,台灣高鐵改採日本新幹線系統,與九二一地震無直接關聯性,由於這個命題,牽涉許多因素,如價格、技術轉移、國際政治現實等因素,以及1998年6月,德國ICE列車重大死傷事故,致使業主重開機電遴選標案而轉向日方採購,這點在日本媒體較常與九二一扣連的說法,僅表示尊重。
其次,高鐵700T列車比較舒適車廂的說法,可能是Mana父親是生產端的工程師,在日本對於動力分散式(EMU/DMU)列車的動軸配置方式,可能沒那麼清楚。
日本鐵道輸出組合(JORSA),曾在1998年中,受邀前來台灣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辦過兩天專業講座,就詳述過日本對於動力分散式力車的軸配置模式,作過一番研究,其結論就是:
兩端與中間車廂的輪軌黏著度(最大靜摩擦值)最低,設動軸容易空轉,反而容易造成車輪磨耗與轉向架牽引機構故障。
因此,700T就採取了這個設計概念,原始設計為1、6、12車,設計為無動力拖車(Trailer),以求取整列車動力軸的最佳粘著度, 有利於運行與維修控管。而無動力拖車,其轉向架沒有牽引馬達,對於車廂內的靜肅性,是有其貢獻。
然而,日本設計方經過測試,發現700T的5車比6車的輪軌最大靜摩擦值更低(粘著度),在原型車生產前改改成了1、5、12車為無動力拖車,6車車廂仍有牽引馬達,但加強車廂的隔音設計。
日本鐵道車輛設計的Know How其實都還是掌握在業主(鐵路公司)手上,所以這些設計概念的東西,還是鐵路營運主自己的技術部門研發的成果,這也能解釋為何網紅Mana父親的認知有些落差。
所以,整列700T如果依照上述的觀點,說是哪個車廂最舒適?
這裡推薦的是5車。
而1車、12車如果當作先頭車會有頂風與側風效應問題,12車則是自由座經常過載,轉向架及車輪壓力過大,多少影響了運行舒適度。
但整體來說,台灣高鐵700T仍然是設計相當不錯的車種,整列車的舒適度仍在水準以上,其他的就是每個人主觀上的判準,究竟每個人對車廂搖動、震動的體會詮釋都不同。謹此稍作研討。
最後,藉此感謝從設計、生產,到第一線維修、整備保養、營運人員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