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 2021的呼籲

««環島鐵路電氣化,是服務接軌的開始,而非改軌的起始»»

蔡總統在新年的新春文告中,將環島鐵路電氣化,列為新春文告政府政績的第一事項,證明對於政府來說,政府的確在乎環島鐵路在電氣化的「缺口」。學會呼籲,電氣化是服務接軌的第一步,卻不應從此就開始台鐵是否標準軌的議題。

2020年,臺鐵在疫情威脅下並非表現優秀,以當年度累計至11月的營運數據比較,2020年之旅客人數、載運延人公里數都較19年減少15%,連帶票箱收入下滑16%,等於所有營運績效回到2010年的水準。雖然同比高鐵、捷運等軌道業者,下滑幅度相近,但臺鐵的市場仍持續被新興的軌道系統啃食。

尤其,去年12月因豪大雨導致之瑞芳=猴硐間路線,迄今仍僅有單線雙向通車,影響花東地區透過軌道系統與全國的相連效率。環島鐵路電氣化只代表了電力列車可以環島不換車服務,但鐵路的服務不是僅有單一動力來源的列車是否可環島,列車、車站、車輛維修、路線穩定與可靠、服務品質、安全管理體系等,都是相互依存,常保接軌的營運重點,軌距,只是軌道服務非常小的一環,臺鐵還有很多民眾期待的事情待追尋,還有很多缺口要補足,還有符合基層期待的薪資待趕上。

許多人會說,如果臺鐵可以標準軌化,那麼列車速度可以提升,列車採購可以更為開放。但學會認為,這是因為眼界的狹隘才有的軌距偏見。對於旅客來說,重視的是從一點到另外一點的整體旅行時間,也許臺鐵列車提速可以節省15分鐘,但下了車卻要等待30分鐘才有當地的公共運輸可以接駁;對於臺鐵而言,縱使不是標準軌,同樣可以採購到原本以標準軌環境為設計的柴油動力車頭。更遑論縱使列車提速,卻因為路線與列車可靠度追不上又導致提速措施被取消,也一再證明臺鐵迫切面對的課題,不是改軌距就能處理。

學會呼籲,行政院、交通部對於全國公共運輸服務網路「軌道為主、公路為輔」的思維,不應只是穿山拉直鐵,砸錢改軌距,錢坑埋軌道。臺灣正在面臨嚴重的高齡化與少子化威脅,自動輔助駕駛機制與電動能源車輛陸續加入整體運輸環境,如何利用臺灣豐沛的科技實力,力求整體公共運輸服務更穩定、更可靠、更能夠符合高齡化社會的機制,應是政府優先要求臺鐵等公共運輸體系的事項。

最後,學會提醒,改軌距並無法改善臺鐵員工的待遇,也無法對於臺鐵營收有立即見效的幫助。新年新氣象,追求人民的幸福、謀取公營機關的員工待遇提升,也是服務接軌的核心關鍵。以連接民眾的美好生活為中心,讓臺鐵的服務與社會互動更接軌,不用動基礎建設,更能讓人民有真實感受。

#配圖是2019鳴日特展的設計理念

#改軌距前有更多事等待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