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高鐵南延

ㄧ個成功的交通運輸建設,絕非是興利於民的保證,在國土計畫法即將實施之際,屏東最大的優勢,即是利用「糧食安全」的優勢,搭配既有的產業特性,爭取更多資源讓在地民眾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會是屏東縣政府手上最豐沛的好牌。同時,利用高屏都會區的人口聯結特性打造基礎消費市場,讓亞太區的人們來高屏都會區採購高屏都會區的農/畜/漁/牧產品,是現有國土結構擁有優勢,足以讓政府極力推動促銷的地區特性。

自前瞻計畫就開始紛紛擾擾的高鐵屏東南延案,本學會也認同屏東縣政府本於地方父母官之心、爭取地方建設無可厚非,但也許過於集中在「爭取高鐵延伸到屏東」之議題,反而忽略了爭取運用各種交通運具建設來整合解決問題,尤其應考慮旅客與當地民眾需求。交通運輸系統只是輔助,應從產業聚落來規劃,讓旅客能願意花得多、業者又能賺更多,才是人民之福。

本會政策研究中心依據全國統計資料系統、並同時比對近年來各項運輸系統的通車期,發現對於工商業條件相對較弱勢的縣市,每當更便利的運輸系統通車,雖可帶來更佳的營運收入的成長幅度,但伴隨著也可能帶來更大幅度的支出。如此一來,交通運輸系統的打通,只是把經濟強勢的支出條件灌入經濟弱勢的縣市,對於原本在當地生活的民眾,是好?還是壞?

如本文的附圖、顯示2015與2005年,六都、西部縣與東部縣的收支變化情形,本會發現,僅有雙北、花蓮是收入成長幅度大於支出成長幅度,以及南投是收入降幅小於支出降幅。其餘縣市,交通運輸變得越便利,收支的波動情形就越明顯,尤其以雪隧打通後的宜蘭縣為例,雖然收入成長16%、但支出亦成長27%,若以當地生活的民眾而言,面對的是在薪水漲幅不大的情況下,面對更大的支出漲幅。因雪隧對宜蘭子弟的便利性,只會讓青壯年人口持續往臺北移動,導致宜蘭縣更空洞化的情形。

無論高鐵是否南延至屏東市,本會建議縣府應考量的重心,並非是高鐵是否延伸,而是如何為北屏東都會區創造更多商業活動提高收入的機會,讓屏東的子弟有機會回鄉創造更多效益。

若在沒有產業政策配合下讓高鐵延伸至屏東,依據目前全球城市的普遍發展經驗,運輸系統只會帶走更多的屏東青壯年人口,並不會讓屏東在地人有更好的生活、有更有前景的未來。即便高鐵延伸了,屏東子弟還是要旅外奮鬥,於年節假日返鄉時,反要如宜花東遊子般與觀光人潮共同搶票。

因此,高雄、屏東兩縣市的組合,不僅是運輸人群的「客運」,也要能把高屏地區最獨特的產品「物流」運輸到四方,建構客、貨運都能便捷移動,能保持鮮度,能有效降低運送成本,是高屏地區運輸系統在全國區域獨特的差異特性。

每個地方的鄉親,都希望年輕人能回到家鄉打拚,也希望在當地擁有更好的生活,同時不會增加太多的生活成本。這些條件,無法單靠任何運輸系統的延伸達成,地方政府應站在「為民興利」的角度,多方面爭取適合當地民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