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拆除臨港鐵道與減碳運輸的衝突

鐵道國土學會呼籲提升路線品質,勿貿然拆除臨港線鐵路

台灣的第一大港,高雄市的台鐵高雄臨港環狀線鐵路,由於高雄港埠運輸朝向公路政策傾斜,在本月12日零時起,通告停止並拆除第二臨港線與草衙車場、貨櫃線等,以配合國道新建工程局「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計畫」施工需要。另,北部的基隆港,也配合都市更新拆除基隆車站改建,並且把原有的臨港鐵路廢線。使得港口的鐵道運輸幾乎全數消失,原有的運輸則全成了高耗能、高排碳的公路運輸取代,整體政策仍鼓勵機動車輛的成長而興建高架道路,全然看不出政府改善高耗能運輸,走向低碳運輸的具體作為與決心。


高雄臨港線預留的雙軌路基,可作為地下或高架鐵路施工的腹地,不應該隨意挪作他用.

以高雄臨港線來說,這條路線原本環繞高雄市區,但在本地產業轉型或外移的情況下,沿線廠家多遷移或關廠而使得鐵路本身的運輸收益日減,台鐵在交通部對於鐵道運輸取代貨櫃車、卡車的低碳運輸缺乏後續規劃的情況下,與高雄市府聯手把鐵路一一停用拆除,原本的仍仰賴鐵道運輸的大宗貨如穀物(黃豆、小麥、玉米)或者煤炭、散裝水泥、貨櫃等,在沒有通盤運輸規劃的情況下,全都變成了壓損路面、製造空污與粉塵,橫衝直撞相互爭道的卡車及拖車;這樣的情況持續惡化之後,又要拆了鐵路蓋高架公路企圖飲鴆止渴,實在看不出主管的交通部以及高雄市都發部門,樂於拆鐵軌蓋公路,弄點鐵道文化跟自行車道、出賣公有找資本家搞都更外,何處是基於「節能減碳」,平衡鐵道與公路運輸發展的專業作為與規劃呢?

臨港線前鎮車場以及高雄機廠用地,可配合鐵路提升發展為另一個立體化高雄車站,兼具轉運以及通勤用途

以即將拆除改的高雄第二臨港線為例,連結著尚未停用的臨港線東段,在寸土寸金大都市中留有雙軌的路基,是相當珍貴的改建用地;如能配合港區鐵道路網改善,把市區的臨港線段立體(地下或高架)化,並將原有的臨港線路線尾端通中鋼台船廠區的部分繼續延伸到林園、東港、大鵬灣設站,到林邊接回目前的台鐵幹線。將來,高雄臨港線可提升為客貨兩用鐵路,成通往南迴、墾丁的鐵道捷徑,發展沿線鐵道觀光文化事業外。港市的公路運輸也應該規劃大批批次量的貨物仍應該以鐵道運輸來抑制公路以及機動車輛的無限制擴張。

政府常把「改革」放在嘴邊,但如何能善用既有的資源,逐步提升改進,縮減私有運具所造成的能源耗損與碳排放,並盡量減少大型車輛對於路面、交通秩序乃至於都市環境的破壞,仍有賴專業的運輸、都發以及環境的專業分析投入。

世界各大港埠都市多不貿然將鐵道全面廢除而改由高污染的公路取代;然,傳統鐵道如何能夠符合都市環境與運輸品質的需要?交通部門與地方政府發揮該有的專業素養,好好思考一個百年的運輸與都市發展大計才對。


本會新聞連絡人(發言人):任恆毅常務理事 行動電話:0919-622635